刚浏览了商品,就出现了相应广告;刚搜索了美食,就蹦出了关联推荐;
![]()
是谁的魔法吗?并不是,而是APP基于大数据和算法“猜”到了我们可能想要什么。
![]()
然而这也是柄双刃剑,我们的一些关键信息子不知不觉中随之泄露。
![]()
我的地盘我做主?未必!
当前,我们手机中总会保存各类重要信息,手机号、身份证、银行账号,支付品台账号等等
![]() 这些信息多被APP背后的商家和厂方用来分析用户的“潜在需求”,以实现“精准对接”。 ![]()
在日常用户的使用过程中,手机内的一些信息可能会被数次、反复读取。
![]()
验证码来了不用手动打,就能自动填充;用第三方APP拍了张美照,不一会儿陌生人打来招呼
![]()
这些过程基本是在程序后台进行,故不为用户所感知,于是一些厂商便暗暗“越权”
![]()
访问相册、读取通讯录、使用麦克风摄像头等等,用户迟于被偷窥的风险之中
![]()
比如前段时间,有媒体曝光称,经他们测试,外卖APP疑似存在不同程度的“偷听”用户行为。
![]()
在长达3个月的测试期中,测试人员发现,这些APP似乎会对用户口说的关键字进行抓取并识别。
![]()
进而推荐相应菜品,准确率高达70%以上,这不免怀疑这些APP使用手机麦“偷听”了用户。
![]()
这又不禁让我想到了之前某款主打升降头的手机,被网友用来鉴别“流氓APP”的梗
如何打好“个人信息保卫战”
在厂商面前,用户无疑是被动和脆弱的额,那作为个体,我们,要怎么打好“个人信息保卫战”呢?
![]()
就以日常使用手机来说,我们可以充分梳理出哪些APP使用了哪些权限。
![]()
其次做出判断,及时对其中一些不必要权限进行禁止或者询问。
![]()
还有,对陌生人或骚扰电话不要去理会,不明和可疑链接也不要去点击。
![]()
鹰眼智客大数据公司提醒:如今在个人信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社会大环境下,人们更加注重对个人隐私和信息的保护,在日常使用手机过程中要注意对APP权限的控制,比如通讯录、相册、摄像机、麦克风、定位服务等方面;而相关互联网企业则要强化法律和责任意识,维护好用户权益,"数据为王“不是滥用数据的借口,在对待用户信息上绝不可”越权越位“。
给我们打电话:15617732351
公司座机号:0371--61176820
微信:wxfc0601
网址:www.yyzkgw.com
|